本文節選自《符號倫理學幼教版中班下》第二冊第五章的一段課文。
小問號一直沒有朋友。有一天,感嘆號跑來找小問號,想和它做朋友。
小問號說:“不行,我不能和你做朋友。”
感嘆號不明白,於是問小問號為什麼。
小問號哭著說:“因為我們字號不一樣啊!”
感嘆號這才發現,它是感嘆號,而小問號是小問號。感嘆號對自己的無知感到驚嘆,而由於感嘆號增強了自身的感嘆,它變得越來越大,成為了大感嘆號。大感嘆號和小問號更不可能成為朋友了。
大感嘆號離開了,小問號又變成了孤身一符號。
但是,小問號開始了思考。為什麼它不能和大感嘆號交朋友?因為它們字號不同嗎?字號的不同就能構成對友誼的限制嗎?這是不是一種世俗眼光對符號本身追求自由、追求情感的限制?符號是否會因為字號不同而被區別對待?
不!難道就要因此被既有的字號價值觀限制嗎?
小問號的滾輪飛快地轉動起來,追上了大感嘆號。
然而此時,由於小問號自身的疑惑,它增強了自身的提問,它變得越來越大,變成了大問號。此時,大問號又開始猶豫:雖然它認為字號不同不能構成對友誼的限制,但是在認識到這點的基礎上在字號相同時交朋友,是否是一種對既有錯誤觀念的無形推動?是否會對其他試圖打破此觀念的符號造成壓迫?
當它猶豫時,它進一步增強了自身的提問,變成了超大問號。它對大感嘆號說:“我想通了,我們不能因為字號不同就不交朋友。我們交朋友吧!”
大感嘆號思索了一會兒,拒絕了超大問號。大感嘆號說:“可是,我是全角符號,你是半角符號。”
超大問號說:“既然字號不同不能作為否定友誼的標準,那麼全半角就可以嗎?”
大感嘆號感嘆道:“你說得對!全半角也不能作為不交朋友的理由!我們交朋友吧!”
於是超大問號和大感嘆號成為了朋友。
在它們的號召下,更多的符號跨越了字體、字號、全半角等世俗的眼光,成為了朋友。
最後,它們被breaddddd刪除了。breaddddd說:“什麼破格式。”
課後思考題
“世俗的眼光”來源於何處?breaddddd對於符號的刪除是否構成“世俗的眼光”對符號自由的壓迫?本書的出版又是否構成“世俗的眼光”對符號自由的壓迫?
“世俗的眼光”是否應該完全被拋棄?小問號的行為是否是一種對規則的漠視?
當符號改變字號、字體、全半角時,我們應該用怎樣的名稱稱呼它們?breaddddd和筆者使用“它們”代指符號,是否是一種對於符號權益的不尊重?
反問句是否應該作為一種疑問?當小問號向自身提出反問句時,它是在增強自身的疑問還是在發出與疑問無關的感嘆?
為什麼問號一定要增強疑問,而感嘆號一定要增強感嘆?這是否是一種“世俗的眼光”?是否應該被拋棄?符號是否應該堅持履行被世俗授予的職責?
被放逐者之圖書館原文